当前位置:笔速阁>都市言情>1980我的文艺时代> 第316章 坎城电影节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16章 坎城电影节(3 / 5)

的消息,他接到了杨梦从法国打来的国际电话。

《情人》这部戏因为有沪上和法国的戏份,所以是两地取景,先拍沪上,后拍法国。

当初在写剧本的时候,林为民就考虑到了剧组的制作经费有限,在剧本的表现上,法国的场次很少,还包括了不少空镜。

其实如果真的要节省经费的话,不去法国也能拍。

但许鞍华拍电影很实在,哪怕在经费紧张的情况下,她还是去了一趟法国,剧组只去了四五个人,每个人都是身兼数职,奋战一个星期,搞定了最后的拍摄。

杨梦在电话中和林为民说,电影拍摄完成要进行后期制作,沪影厂的徐桑楚厂长本来是打算邀请《情人》把后期制作交给沪影厂的。

可杨梦和许鞍华为了电影的最终成片效果还是选择了回香江。

在内地后制,诚然可以节约一大笔费用,但影响的却是电影的质量。

国内的众多电影制片厂经过几十年僵硬的计划体制,人浮于事、制作粗糙已经成了通病。

杨梦说她打算拿这部《情人》去参加电影节,所以质量绝对不能松懈,要精益求精。

林为民在之前就听她说过这个打算,问道:“电影节的事已经有眉目了吗?”

“之前我联系了李翰祥导演帮忙,拍摄期间我们有幸邀请了坎城电影节的选片导演。法国人对于中国人如何拍一部带有法国风情的电影非常感兴趣,现在《情人》已经报名成功。

鞍华他们已经回香江了,她必须要在一个月时间内将《情人》的后制,然后把拷贝送到法国来,等电影节的选片组初审完成后,才能确定我们是否能够入围主竞赛单元。”

林为民知道杨梦口中的坎城电影节就是欧洲三大之一的“戛纳电影节”。

戛纳电影节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这个世纪三十年代,但真正意义上的第一届电影节是在1946年9月20日,在法国外交部、教育部、电影联合会支持下,由法国艺术行动协会举办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