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叫短箫铙歌,是汉初从北方民族传入的北狄乐。歌辞是后来补写的,内容庞杂,主要是民间创作。其三,相和歌辞。音乐是各地采来的俗乐,歌辞也多是“街陌谣讴”。其中有许多优秀作品,是汉乐府中的精华。其四,杂曲歌辞。其中乐调多不知所起。因无可归类,就自成一类。里面有一部分优秀民歌。
汉书?艺文志曾云:“自孝武立乐府而采歌谣,于是有代、赵之讴,秦、楚之风。皆感于哀乐,缘事而发。”这“缘事而发”,就是写实之意,一事一发,多为有感而发。形式自由多样,三言、四言、五言、六言以及杂言种种不等,最常用的是新兴的杂言和五言诗。乐府诗并无固定的章法、句法,长短随意,整散不拘,只要抒发出内心之意,便是好歌诗。
“相和歌”是乐府所采集的各地民间音乐。之所以叫相和,有两种含意:一种是用乐器丝竹与人的歌声相和。宋书?乐志中说的“丝竹更相和,执节者歌”,指的就是这种形式,伴奏的乐器有节、笙、笛、鼓、琴、琵琶等七种(见古今乐录);另一种是指一人唱、众人和。宋书?乐志记载的但歌的演唱方式是:“出自汉世,无弦节作伎,最先一人唱三人和”,这也叫相和。总而言之,相合之意,便是丝竹和歌声相合、歌声和歌声相合。
((百度搜索:全/本/书/屋/看更多好看的免费全本小说和txt下载))
本朝的相和歌,多描写时政、风俗以及民间生活。历史、游仙、相思、离别、对人生的感慨,以及格言式的训戒,也多有好章句。在乐调上它包括“平调、清调、瑟调”,这在本朝叫“清商三调”(旧唐书?音乐志)。三调之外又有“楚调”和“侧调”,这五种曲调总称为“清商正声、相和五调”。因此“相和歌”后世又称为“清商乐”,简称“清乐”。
宋书?乐志说:“相和,汉旧歌也。丝竹更相和,执节者歌。”相和之名,大约由此而起。这些歌如宋书?乐志所说:“今之存者,并汉
本网站为网友提供小说上传储存空间平台,为网友提供在线阅读交流、txt下载,平台上的所有文学作品均来源于网友的上传
用户上传的文学作品均由网站程序自动分割展现,无人工干预,本站自身不编辑或修改网友上传的内容(请上传有合法版权的作品)
如发现本站有侵犯权利人版权内容的,请向本站投诉,一经核实,本站将立即删除相关作品并对上传人ID账号作封号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