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速阁>都市言情>华娱之女明星请自重> 第一百一十八章 横扫! 迈向2008!破三亿!(2/3)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百一十八章 横扫! 迈向2008!破三亿!(2/3)(3 / 5)

言之有物:“我们现在的导演,不屑于讨好观众,脑子已经定型。”

沈三通道:“不需要讨好,有教职,在电影厂挂职,还有各种兼职,地位高,收入也不低。”

“观众一个月才两三千收入,他们看不上。”

208w不是后世才有的,玩艺术的,家庭没有差的。

尤其是电影圈,背后关系千丝万缕。

就算是“农民”张一谋,家庭也一点不差,胜过大部分家庭。

让这些人去和普通人同呼吸共命运,简直是折磨他们。

于东绕过了这个话题,这些人不乏学术权威:“就说愿意讨好观众的导演,心里也带着别扭。”

“冯晓刚带着一种我在讨好你,你就感恩戴德吧的心态。”

“而且功成名就以后,他就不想玩喜剧电影了,追求艺术追求深度。”

沈三通道:“《大碗》之后,从《手机》就开始转变,《天下无贼》《夜宴》《集结号》确实,他不愿意弄冯氏喜剧,也不愿意深挖。”

“我们的电影理论,学术,媒体,有意无意的贬低喜剧,导致喜剧从业者背负道德压力。”

“说到底,不想和观众共舞,说的严重一点,对抗群众观点。”

“喜剧让观众笑哈哈,越这样我越要贬低,在学术、在艺术、在奖项,排斥你。”

哪怕是票房为王,电影市场化极度发达的后世,也是这个吊毛理论。

沈藤不愿意演喜剧。

《抓娃娃》这部戏,想弄很深的东西。

陆钏批评是低质强碱性搞笑片,发明了一个吊词汇。

凭什么喜剧电影要在鄙视链的最低端?

谁在给喜剧电影从业者压力,谁在塑造这种刻板印象?

谁不愿意让观众笑一笑,谁看不得观众开心?

换个角度,为什么让观众一笑的喜剧电影,不能是高端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