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速阁>历史军事>靖康年:朕为大宋续命三百年> 第370章 太子回朝,监国!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70章 太子回朝,监国!(4 / 9)

能够治理一方,让百姓安居乐业,这就是读书人的追求。

一身所学,经世致用。

这才是人生目标。

胡安国问道:“老师是怎么考虑的呢?”

杨时说道:“老夫回朝后,招讨使的身份就会卸任。招讨使不常设,接下来必定设立安抚使,负责云南路的施政。”

胡安国的呼吸,都顿时急促起来。

大宋朝地方行政体制,大体上分为路、州、府、县。

一个路有安抚使,这是负责行政体系的,只不过很多路不设立,让州府的知州知府兼任,比较重要的地方才设立安抚使。

除此外,还有转运使、提刑按察使。

转运使掌握财权,提刑按察使掌握刑狱,确保地方的运转。

实际上在大宋,就没有一家独大的官职体系。或者说,也有一家独大的,那就是皇帝,不断的集权,把地方的权利集中在手中。

说什么大宋和士大夫共天下,那都是给士大夫贴金,皇帝要处置官员,不过是一道旨意而已,政事堂的宰相根本无法反驳。

在唐朝,政事堂给地方官员安排事情,称之为堂贴。

堂贴下去,地方必须执行。

到了宋朝,政事堂不准用堂贴,只能用札子。问题是政事堂的札子安排到地方,官员不服从,原封不动送回请皇帝定夺。

皇帝敲打政事堂,让政事堂的札子要随时交给皇帝过目,才能下发。

简而言之,皇帝剥夺了政事堂的大权。

尤其在圣旨上,也有极大的变化。

唐朝的圣旨,是政事堂拟好,交给皇帝过目用印就是,送过去的定稿,已经不需要修改的,皇帝只有决策权,不能参与旨意的撰写。

到了宋朝,政事堂要颁布旨意,得先写札子送去宫中,请皇帝批阅。

皇帝觉得合适,批阅后交回来,政事堂再拟定圣旨送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