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速阁>都市言情>1号考查组> 编后记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编后记(2 / 3)

,在小说中,党内的蜕化分子除了祁贵,还有市委副书记兼区委书记兰强、检察院佘副院长以及刑警支队长辛银,但他们代表不了党,在六千多万党员中腐败分子只是极小极小的一撮。小说成功之处在于读者在阅读时完全不会将他们与党划等号,不会将他们视作党的代表,而恰恰是代表党和政府的于波、程忠和汪吉湟等人与人民群众一道战胜了他们。《1号考查组》说明,发生在党内的腐败不是体制方面的;它还证明,最先将某些小说冠以“官场”之名不过是一些人为了牟取经济利益而使用的噱头,企图将我们党内存在的必然表现在个别人身上的一些问题罗列起来,以迎合部分读者的口味。问题的关键在于作者的立场和态度。我觉得,陈玉福的态度是客观的、积极的和科学的。他不但满腔热情讴歌党和人民的事业,而且提出了如何对待和解决犯错误的干部的问题。这与党的十六大有关搞好党的组织建设及反腐的精神相吻合。“人无完人,金无足赤”,即使是一名共产党员,甚至手握一定权力的党的干部都在所难免。书中的争议人物钟祥以及祁贵的演变给我们留下了可资深刻思索的典型。

《1号考查组》的艺术也是可圈可点。设置跌宕起伏的情节和感人的故事是陈玉福的强项,读者一开篇就遇上了“烈士包二奶”,随后又是“市委书记受贿一百万”等令人窒息的悬念;他还让读者如同搭乘时空穿梭机来回于两个世纪之交,对事件和人物产生一种立体感,这也许是得益于陈玉福曾经有过创作电视剧本的经验;人物形象鲜明、丰满。书中的省委书记、市委书记和市长既是党的高级干部又是普通凡人,他们的工作态度和生活观真实可信。于波、汪吉湟、钟祥和祁贵都是新时期颇有代表性的人物,把他们写活了,整部作品都活了,就赢得读者。

这些年,我们常碰到的一个词是“浮躁”。正是这两个字扼杀了许许多多作品的生命力。我们不敢妄下定论,陈玉福是否浮躁或者将来会不会浮躁。至少从《1号考查组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