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速阁>历史军事>朕这一生,如履薄冰> 第362章 赳赳老秦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62章 赳赳老秦(1 / 7)

朝仪结束之后的一段时间,长安街头巷尾都空前热闹起来。

那日朝议之上,刘荣花式羞辱、回怼匈奴使团的一幕幕,已经衍生出了无数种版本,传唱于长安城八街九陌之中。

不怪长安百姓太闲;

实在是刘荣零帧起手——以杀匈奴副使,来作为本次汉匈正式交涉的开端,太过于骇人听闻,也太令汉家之民热血沸腾了。

两国交战,不斩来使!

这是早在数百年前的春秋之时,便为华夏之民普遍接受的政治潜规则。

敌我双方,无论是两国之间也好,两方个人、群体也罢;

甚至于官府和盗贼这种抽象的敌我双方阵营,在过去几百年里,都自发遵守着这个潜规则。

在某些情况下,这甚至都已经不能算作是潜规则,而是明令禁止,必须遵守的交涉礼仪了。

——你遵守,那是你应该的!

——你不遵守,那就是你不讲道义!

无论之前你有多占理、对方有多么不占理,只要你胆敢杀使,那从这一刻起,你占据的所有道德制高点,就都会成为对方的。

漫长的春秋战国,以这项外交利益为基托,也衍生出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

如晏子使楚,完璧归赵之类。

如此数百年下来,几乎每一个汉人心中,都已经形成了这样的刻板印象:使者这个东西,他天生就是杀不得的。

哪怕是平叛平乱、剿贼剿匪,但凡对方派来使者交涉,那无论谈没谈妥,都得规规矩矩把人给放回去。

原因无他;

无论交涉成功与否,都得让对方派来的使者,把交涉结果给带回去。

匪盗、逆贼尚且能享受到的待遇,过去几十年间的匈奴人,自然也享受到了。

非但享受到了‘不斩来使’的待遇,而且每次来长安,匈奴使团都无不满载而归。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