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速阁>历史军事>大明公务员> 第二十章一亿三千万元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十章一亿三千万元(2 / 4)

贷收割了。

而今高利贷也没有办法经营了。

土地对地主的吸引力大大降低。

种地几乎成为一个不赚钱的买卖。这还是粮食处于高价的情况下。

其实真正研究古代粮食价格,就会发现,从土地价格来说,种地根本是不赚钱的生意。就好像是房地产一样,如果指望将房子租出去,收取房租来收回成本,没有几十年上百年,几乎是不可能的。

所以大部分地主都不是想通过种地来收回成本的。

他们一方面是指望土地上附属的权力。另外一方面,很多地主的财产,都是在官场上捞的。他们不指望能够赚钱,只是想要土地能够保值就行了。

而今土地金融属性也没有了。

不可能通过土地附属权力来剥削佃户,也不可能保值了。无他,在新农具的推行之下,大量的土地正在开垦之中。土地的价格不下降就是一件好事。还想升值保值,想的美。

如此一来,地主只有两条路可以走了。

第一,是真耕读传家。

也就是参加劳动。因为农具更新,每一个人可以耕种的土地都增加了。如果当一个农民的话,其实也有赚头的,读书人不用亲自劳动,但是组织劳动,却是可以的。也就是成为经营的地主。

不是食利性地主。

毕竟如果种粮食的话,土地是很难回本的。这仅仅限于种粮食的。如果是种经济作物。却是另外的场景了。

江南土地后来都不产粮食,也是同样的原因。至于种什么样的经济作物,就要看局势了。而现在北京如果种棉花的,一定是赚的。

毕竟解家就非常缺棉花。

第二,就是放弃土地,改行做别的。

比如去经商。

这也改变了很多官僚家族的经济结构,在此之前,一家人,有人做官,有人在家看守土地,这才是常态。但是而今却不一样了,解家给了他们新的启迪,如解家一般的官僚家族开始增多的。

但是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