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速阁>都市言情>1980我的文艺时代> 第277章 及时雨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77章 及时雨(3 / 5)

霍官泰的为人林为民并不熟悉,可张奇说的前两位,那可是都是勤俭持家的富豪啊!

邵一夫不用说了,邵氏影业的创始人,从五十年代创立到六七十年代称霸香江影坛。

彼时邵氏不仅坐拥李翰祥、胡金铨、楚原、张彻四大王牌导演,还有姜大卫、狄龙、王羽等一众卖座明星。

“邵氏出品,必属精品”,成了香江无数影迷的信条。爱情片、枪战片、历史片等各种类型层出不穷,特别是武侠片和功夫片更是在西方各国广受欢迎。

但在电影飞速发展的背后,管理和利益分配问题,却并不公平。像李翰祥这个级别的导演,为邵氏拍着最赚钱的电影,每个月也只拿8000块的死工资。

更让老员工寒心的是,邵氏一边苛待老员工,另一边又花重金从别的公司招揽新人,对新人各种优待。

邵氏的双标做法先是导致胡金铨和李翰祥两大骨干离开,到后来在邵氏待了13年的大功臣邹文怀也因为邵一夫妻子入主管理而被迫辞职,继而创立了邵氏的死对头——嘉禾。

进入八十年代后,因为嘉禾和新艺城两大竞争对手的蚕食下,邵氏影业已经逐渐开始没落。

因为邵氏影业的没落,邵一夫将主要精力放到了手中的另一张王牌——无线电视台上,作风不改,且还有变本加厉的趋势。

如今的金庸还算不上是大富豪,但早年凭借武侠赚取了不菲的稿费,《明报》的经营搞的也是风生水起,至少在香江的文化界算是第一富豪了。

他当年《明报》起家靠的就是他自己的武侠,所以在支付给别的作者稿费时,那可真是锱铢必较。

导致不少香江作家对《明报》和金庸是又爱又恨,爱的是《明报》的名气大,文章发在上面有面子。恨的是,稿费是真的少啊。

当然了,这两位作风节俭归节俭,后世做慈善也没少捐。

金庸曾经不止一次的给香江、内地大学捐赠过八位数的巨款,邵一夫就更不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