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速阁>科幻灵异>江海潜寻> 第55章 临时固型提取技术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55章 临时固型提取技术(1 / 4)

第二天上午,考古队继续展开提取文物的工作。工作进行到后半段,往往比前期工作要难。

打个比方来说,就像在火锅里捞食材。一开始,哪哪都是牛肉、毛肚、肥肠,随手一夹就有。

但这火锅吃到后面,食材不多了,食客们要想把这锅里捞干净,就得拿着勺子、漏勺,在锅底划来划去,捞来捞去……

考古队现在就面临着这样的问题。

要知道,如果收尾工作做得不够细,保不齐还有“漏网之鱼”,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所以,尽管他们查找的速度变慢,双手摸索好一阵可能收获寥寥,也只能耐着性子去探去找。

转眼到了收官这一日。凭经验,郭超仁往距离沉船两米远的地方探了过去,不久就摸到了一个类似于桅杆的木质物件。

郭超仁不敢轻举妄动,出水之后立刻把这事汇报给王逸少。

王逸少整理材料后,临时召开一个短会。在会上,王逸少说,这个桅杆是主桅上断裂的一截,作为有机物质它埋在泥土里已经十分脆弱,一般的文物提取方式,恐怕会对它造成损伤。

所以,最好的处理方式是,采用临时固型提取技术。这项技术,是浙大的一项研究成果,目前已有一些考古机构进行了采买。上海水下考古研究所,也在其列,但买来之后他们还没用过。

最后,王逸少说:“藜芦醛容易结晶,我们必须对双层水下密封保温瓶进行检查。本来想给大家放个国庆假,没办法,只能延后一两天。”

参会的人员,有些听说过这种技术,有的还是第一次听说,比如童婳。

散会后,童婳跟着王逸少、郭超仁前往往工作间,想要一睹为快。

郭超仁也没少跟她讲解,临时固型提取技术的独到之处。

原来,十余年来,在国外就有一些提取脆弱文物的技术,但这种技术无法做到对脆弱文物的“原状提取”,势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