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度极快,不免啧啧称奇,踱步案旁垂首望去,又指着纸上李泰用阿拉伯数字所列算式好奇问道:“这又是什么符划?”
“我从小厌文好斗,最是讨厌繁笔文字,所以常常简笔代之。”
李泰随口回答一句,他记忆中鲜少埋首经卷的记忆,被父亲追打着劝学画面倒是挺多,现在老爹也不在关中,信口胡诌倒是不必担心露馅。
这些基本的数字加减运算起来倒也不复杂,高百龄送来的筹算工具,他既不会用,也没有用的必要,很快就把账簿梳理计算清楚。
“据此看来,库内仍有钱四十七万八千六百余,金十三斤又七两,米八斗六升,面……”
李泰捧着那表格说道,高百龄见到这一幕也惊得瞪大眼睛:“十三郎何止善算,简直就是神算!旧事我在东州户里也掌计簿,自负可称善算,但昨晚至今用了几个时辰才算定家数,十三郎却只用一刻钟有余!”
其实根本没用一刻钟,李泰大半的时间还是用在造表和写字上,小学水平的计算量根本就没花多少时间。这计簿只是记录的方式不对,所涉的出入数量却不多。
家中最大进项,还是来自宇文泰的赏赐,钱五十万、即五百贯,绢一百匹,谷米杂类两百斛、即两百石,其他各种物料杂类还有许多,变化不大。
至于金子,则就是高仲密自虎牢西行时带了五十斤,但又辗转流失加上一些花销,到现在只剩下了这些。
这么粗略看来,家底倒还算厚实,单单钱就有四十多万,金子也有十几斤,绢则仍是一百匹未动。
但钱数是多是少,终究还是要与物价匹配。荒年斗米千钱乃至万钱,富人怀抱金玉饿死,史书上也是常有记载。
“明天采买,我同六公一起入市。”
家中钱还有余,物料特别是食物的储备却严重不足,急需进行补充,李泰也想了解一下这一时期的关西具体物价如何,于是便又说道。
大概是受了李泰的感染,高仲密也说道:“大行台
本网站为网友提供小说上传储存空间平台,为网友提供在线阅读交流、txt下载,平台上的所有文学作品均来源于网友的上传
用户上传的文学作品均由网站程序自动分割展现,无人工干预,本站自身不编辑或修改网友上传的内容(请上传有合法版权的作品)
如发现本站有侵犯权利人版权内容的,请向本站投诉,一经核实,本站将立即删除相关作品并对上传人ID账号作封号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