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中期识字率3%,晚期20%,但实际上识字率到底如何,这个问题得看识字标准。
研究古代识字率,一直以来的一个误区就是单纯讨论识字率而不讨论识字标准,在这点上就得提起近代的《寻乌调查》了。
在调查中,作者就特别注意学历和实际读写能力的区分,他调查入如下:
清末民初不识字的人口占据60%,识字人口占据40%。
看上去似乎很高,但如果按照标准细分,那只识名字的人口占据40%中的60%,识字二百以上的人口占据20%。
能记账的人只有15%,能不借助字典看三国等的只占据5%,能独立写信的只有3%,能做文章的只有1%。
可以看到,貌似识字率高达40%的清末民初,实际上真正有读写能力的其实不超过10%。
明代的情况与这个调查类似,但情况比清末民初好一些。
首先得益于朱元章和明代历代皇帝推广官学和私塾,这种基础识字班的数量很多,导致明末很多人认识一点字。
按照吏部历年秀才、举人和曾经官学、私塾的统计,天启元年的能写出自己名字的人口约占80%,识字二百以上的约有其中的40%。
能记账的人口有30%左右,能自己的有20%左右,能独立写信的有15%,能做文章的基本都是童生以上,约占人口5%左右。
这样的识字率,尤其是懂得做文章的童生,基本上都是和乡绅牵扯相关的人。
办报纸对于他们来说根本没有用,因为官府的邸报他们往往只看对自己有利的,而百姓大部分又看不到邸报,或者说看不懂邸报。
文言文放在后世苦涩难懂,放在这个时代也一样。
能看懂文言文的人口也不过10%左右罢了。
这样的情况,朱由检办报纸,宣扬什么精神和什么政策,那不是给百姓看,那是给士绅看
本网站为网友提供小说上传储存空间平台,为网友提供在线阅读交流、txt下载,平台上的所有文学作品均来源于网友的上传
用户上传的文学作品均由网站程序自动分割展现,无人工干预,本站自身不编辑或修改网友上传的内容(请上传有合法版权的作品)
如发现本站有侵犯权利人版权内容的,请向本站投诉,一经核实,本站将立即删除相关作品并对上传人ID账号作封号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