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速阁>历史军事>新顺1730> 终章 九三年(十三)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终章 九三年(十三)(2 / 7)

底该怎么解决。

苏拉特港口内,装载着刘玉棺椁的船上,随船去迎尸骨的朝廷官员,听完了印度这边驻扎官员的描绘,一个个愁容满面。

既是去迎接刘玉尸骨,顺带还要考察欧洲局势、以及去巴黎为重农学派站台,这些人自然都是新学一派。

这些年伴随着大顺的发展,新学一派从当初暗里生长的状态,逐渐成为了大顺的一支主流的政治力量。而大顺的对外扩张、殖民、工业发展,也让新学一派的经济实力大增,实实在在地压住了传统的科举派,已有不少人放弃传统科举路线,改学实学。

如果说,二三十年前,大顺面临的是往回退还是继续往前走的问题。

那时候,反动的力量,还有一点往回退的可能。

那么,现在,这个问题已经不复存在。

而新的问题,也产生了:往前走,该怎么走?

这个问题的争论,在实学派内部,这些年已经争了不知道多少次了。

当然,这里的争,不是那种革命的争,而是仍旧是在改革的范畴内争论。

争论的焦点,其实,倒也和法国的重农学派的一些观点有点类似。

如今在苏拉特,目睹了欧洲正在激变、印度也燃起烽火的这群人,此时正在争论一个“纯粹”的学术问题。

虽然在刘玉的棺材旁,也即便死后原知万事空,但在他的棺材的周围正在因为苏拉特的混乱而争论的这些人,却句句引用刘玉的话来证明自己说的正确。

关于大顺将来怎么办的问题,虽然已经不是第一次争论了,但这一次因为在欧洲之行和印度混乱的加成,这一次的争论火药味不免更浓了一些。

“昔日兴国公说过成本、利润的问题,按照这么说,内地地区根本就不该建纺织厂。所有的纺织厂都已经建在沿海地区。”

“我们现在阔有印度爪哇,如今这世上三分之二的棉都在我们手里,我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