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速阁>历史军事>新顺1730> 第一三二章 死与复仇(三二)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三二章 死与复仇(三二)(1 / 6)

,新顺1730

不管是王党,还是辉格的爱国者党,两边的主流意见不约而同地选择了求和倾向,这里面内因自然是占据主导地位的。

内部阶级的因素,是他们对求和的方向保持一致的根源。

哪些人可以卖、哪些人不可以卖、哪些人要稳住、哪些人可以镇压,这些政客们心里门清。

这些内部的因素,决定了“怎么和”。

而另一些因素,则决定了“战还是和”。

除却那些经济上的因素,战还是和,更多的时候,还是看能不能打赢。要是打的赢,战自然占据上风。

但即便现在看来,英国的海峡舰队,还有一搏之力,可实际上不管是王党还是辉格党都不敢搏。

这和英国举国决战西班牙、亦或者后来在特拉法尔加一战定胜负的时代不同。

特拉法尔加时代,汉诺威王室已经彻底坐稳了位置。斯图亚特家族的人,已经基本死绝了。国内的雅各布派,已经消亡,彻底没有了叛乱的能力。

工业革命后的英国,使得全部的、能说出来话的、有一定影响力和经济实力的国民,沉浸在国家蒸蒸日上的幸福感之中。不会如此时这般,托利党以及旧王朝势力,依旧拥有可以里应外合打开关门喜迎王师的能力。

是以,那时候,打输了,怕什么?大几百万人口,动员起来,没有人带路、没有人喜迎王师,有什么可怕的?

而现在,辉格党和王党,都不敢输,海战输了就真的全完。真有人带路,且真有人会迎王师。

某种程度上,这段时间,也算是英国王室“得国不正”的影响期,以及那些大商人垄断专营商闹得大部分人都人厌狗烦,比如苏格兰民众暴动保护走私犯、勒死军官;比如普通民众因为酒涨价,要把国王赶回德国种土豆子。

而英国和中国的国情、商人力量、农村和城市力量的对比区别,使得英国如果想把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