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速阁>历史军事>新顺1730> 第二十二章 木牛流马(八)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十二章 木牛流马(八)(1 / 4)

皇帝隐约间其实明白历代王朝的魔咒到底在哪。

毕竟大顺是个造反起家的。

而且,明末之后,各路的复古儒学兴起,对于土地兼并的问题,也都说的嘴都肿了。

这个问题能否解决?

那肯定是不太好解决的。

可,在这个时代,倒也不是不能解决。

尤其是这些年关东、南洋的开发。以及航海术的发展, 对于遥远的万里之外的南大洋、北扶桑的探索开拓,都使得似乎理论上有治标不治本的办法。

还有就是科学院农学技术的进步,弄明白了粮食的肥料到底是什么玩意儿,理论上要是找到一块巨大的硝石矿、海岛粪石矿等,理论上也能可以延缓大顺王朝的覆灭。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治标的办法。

皇帝希望太子明白一件事:一般来说,老百姓只要还有口饭吃, 不到饿死的程度,基本上他们是不会闲着没事干造反的。而现在北方蛮族的威胁, 已经几乎不存在了;有威胁的西洋人,也基本被隔绝在马六甲之外了;有狼子野心的日本,只要好好玩,能让他们自我攻伐不休。

大顺王朝的威胁,终究在内不在外。

而这个在内,不是靠一句“仁”就能解决的。

仁到三十税一的地步,并不妨碍地主收五六成、六七成的租子。

仁和十而税一、无失其时的经济基础,是授田制下的五口之家百亩田。脱离了这個经济基础空谈仁,在皇帝看来,那是没什么用的。

均田或者直接搞复古井田制,那是扯淡, 大顺非要炸了不可, 简直就是王莽改制。

在土地私有制不动的前提下, 如何缓解大顺王朝的死亡?这其中, 围绕着这个目的,铁路存在的意义又是什么?

这正是皇帝需要让太子想清楚的。

因为这些东西,没人能教。

翰林院教不明白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