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速阁>历史军事>大明第一臣> 第六百四十八章 辽东大捷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六百四十八章 辽东大捷(2 / 6)

是地方上踏踏实实的执行落实。

而偏偏这些事情又不是那么起眼,很多人都懒得着墨。

比如张希孟在北平的时候,定下了修建烽火台的要求,然后他回京了,烽火台就修成了?想什么呢?

好几千里,需要考察位置,运输建材,安排人手。

胡大海没日没夜忙活,也仅仅是初具规模罢了。

再比如说划分行省,也似乎是一声令下,就已经顺利完成。事实当然不是如此,围着每一个行省的边界走一圈,那也需要好几个月的时间。

而且界限划清楚了,还要重新建立黄册,编户齐民,针对税收的鱼鳞册,还要重新安排粮长,规划路线。

然后新划定的行省,还要兴建官署,安排人员,他们要对下面的人口土地,税收刑名,建立起管理秩序……

凡此种种,简直琐碎到了极致。

朝廷的政令需要一级一级传达,下面的事情需要层层报告……这两年多的时间里,中书省忙得昏天黑地。

李善长那么能耐的一个人,竟然都有点招架不住。

他不得不奏请朱元璋,给胡惟庸加了参政衔,然后将超过半数的公务,分给了汪广洋和胡惟庸,可即便如此,老头子的皱纹也一天比一天深。

张希孟这边同样不轻松,他给门下省谋到了巨大的权柄。

但仅仅是给百官建立档案,就一直忙活到了现在,还仅仅是八成而已。

不是下面人怠惰,实在是忙不过来。

原本存在吏部的档案,仅仅包括九品十八级,非正式官吏,根本不在其中。武将也不归他们管,更不要说拱卫司这些衙门了。

到了张希孟这里,不得不悉数收回,同时还要把十倍数量的书吏纳入其中,武将也要管过来,甚至各级学堂,表现突出的学生,都要归入门下省的卷宗里。

刘伯温,姚广孝,这都是多大本事的人,面对如此浩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