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速阁>历史军事>我在三国当主播> 第309章 军队制度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09章 军队制度(1 / 2)

提到了统领士兵。

就不得不讲解一下东汉军队的编制制度。

简而言之。

就是五人为列,二列为一火,五火为一队。(一个‘队头’管辖50名士兵)

二队为官,二官为曲,二侯为部,二部为校。(此间‘官长’管辖100名士兵,‘校尉’管辖800名士兵)

二校为裨,二裨为军。(每个‘裨将军’管1600名士兵,‘大将军’管3200名士兵)

当然,这个制度由西汉发展到三国时期,由于诸侯连年混战,各方势力均大肆的扩充兵力,各官衔管辖的士兵,也就出现了超编的情况。

比如曹操这边的‘大将军’夏侯惇。

按理说,只应该管辖3200名士兵,可实际上,他手下的士兵超过三万人!

再比如说,讨伐董卓时,曹操自称“行奋武将军”。

编制照理只应有两个裨、四个校尉,八个部,但实际上却有几十个部。

超过编制数量的部,就被称为“别部”。

曹操势力中,夏侯渊就担任别部司马。

军衔的全称为“行奋武将军别部司马”。

讲完了东汉军队的编制制度,我们再来看一下五公子曹雄。

若是赐给五公子曹雄千余士兵。

那最起码得授予他一个“裨将军”的头衔。

照理说,有身为丞相的曹操支持,应该不难。

只不过。

曹操起兵之初,便在军队中,制定了严格的军纪、制度。

所有官衔的授予,必须匹配足够的战功,这个战功,是实实在在上阵拼杀的战功。

比如,斩下敌人多少首级;

夺下敌人大旗;

刺伤敌人统兵武将等…

也正是因为曹操这些赏罚分别的军纪,才让他麾下的大军能够摧城拔寨,一统北方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