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无济于事(2 / 3)

战报传至祁门大营,曾国藩急得一整个晚上都睡不着觉。平江勇总共四千人,除两营在丛山关被击溃外,还剩下两千人在城里驻守,他担心这两千兵勇根本不足以守城,于是又向徽州加派了四营共两千余援兵。

此时鲍超尚未归队,张运兰在进攻旌德,曾国藩从大营派出的援兵无合适将领统带,属于散兵。在作战能力上,散兵和新兵实际相差无几,为此曾国藩特意对李元度强调,可将援兵派到城外,但其主要作用是保卫徽州的粮道,因而不要轻易出击,以免重蹈兵败丛山关的覆辙,同时他还关照李元度,援兵的扎营区域不要与徽州城距离太远,这样城内外可以互相照应。

孰料左叮嘱右叮嘱,李元度还是没放在心上,援兵赶到徽州后,不待休整,即被派到离城四十里外扎营,而且李元度也不抓紧掘壕筑垒,只将部队散乱地部署于沙洲之上。

曾国藩得知后很是恼火。受限于军饷难筹、带兵官难觅等客观因素,湘军从初兴到全盛,其兵力一直都远远少于太平军,后者在数量上常常数倍乃至十倍于湘军。当初湘军刚出道的时候,就因为与太平军盲目对攻而屡屡被击败,这迫使他们不得不采取攻势防御的用兵原则,即尽可能让自己先处于不败之地,然后才寻找敌方漏洞加以攻击,所谓“致人而不致于人”。

外界称以曾胡为首的湘军将帅为“湘军派”,湘军派所有重要的战术打法,从扎营、拔营到看地势、明主客,其出发点都是“致人而不致于人”。这其中,扎营更被视为第一根本,“凡军行所至,筑垒如城,掘壕如川,坚深无匹”。

曾国藩感到特别郁闷的是,李元度带兵打仗已有六年光阴,就算没有他反复叮嘱,也该明白未战先扎营的道理,加上又有丛山关的教训,怎么实际用兵时还会如此急躁失当?

他赶紧给李元度去信,在斥责的同时要求李元度马上改弦更张,在城外十里范围之内部署援兵扎营。可是李元度却将曾国藩的话当成了耳边风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