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速阁>科幻灵异>我有科研辅助系统> 480 三星期时间,冲刺《自然》!(求订阅)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480 三星期时间,冲刺《自然》!(求订阅)(2 / 9)

费了大约两周的时间,就把这些新的材料都给肝了出来,工作效率确实很高。

究其原因,一方面,有了l2、l6,再去开发l2-f、l6-cl这些新材料的话,就容易许多。

因为优化的位点都是在bdt单元上,而氟取代或者氯取代的bdt单元是有现成材料的,不需要重新合成,所以相当于只用另外投一个stille偶合反应即可。

另一方面,现在韩嘉莹长期专攻聚合物给体材料的合成,对给体材料的合成功底已经非常深厚,再加上应用了可以缩短反应时间的微波反应器,还有徐心洁这个本科生小帮手,学妹的工作效率得以大大的提升。

原先投一个聚合反应,从投出反应到拿到产物,可能需要拖一周时间,现在速度快的话,最快两天就可以搞定。

投反应1小时,反应时间8-12小时,甲醇、丙酮、正己烷索氏提取12小时,氯仿索氏提取12小时,真空烘干3小时,其他杂七杂八的事情花费8-12小时,共计48小时左右。

不过,虽然材料是拿到手了,但还效率数据还没有做全,只有一个初步摸索的结果。

其中,l6-cl和非y系列受体idic-4f材料结合,最高效率13.87%,已经超过了原先的h4:idic-4f的体系。

学妹并没有来得及将l6-cl等给体材料与y系列受体结合,制备器件。

因为在现实中做器件还是比较麻烦的,不可能像许秋那样,直接开挂,批量化把所有体系都同步摸索一遍。

所以研究者在模仿其他人的时候,通常会优先找结构类似的体系进行尝试,也就是所谓的控制变量法,讲求一个循序渐进。

不然,没有参照的话,最终效率不管是涨了还是跌了,都不好解释。

另外,博后学姐这两周来,基本上也把全部的精力都投入到帮许秋合成新的系列材料上了。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