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速阁>科幻灵异>我有科研辅助系统> 468 你们钙钛矿团队的实验就先停一停(求订阅)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468 你们钙钛矿团队的实验就先停一停(求订阅)(3 / 11)

会上的思路进行摸索,到现在一共制备了两批器件。

虽然她制备的器件最高效率达到了16.42%,已经超过了学妹之前创下的效率记录,但是距离许秋摸索出来的17.36%,还是有一个百分点的差距。

毕竟是现实嘛。

现实和模拟实验室相比,除了摸索用时比较长这个最大的不同之外,在具体的实验次序上也有差异。

比如膜厚与转速的对应关系,在现实中做实验,不会上来就先做这个。

而是会先通过调控溶液浓度、转速,把最佳的条件摸索出来。

再去补充扫描电子显微镜、光吸收光谱表征,换算得到膜厚与转速、浓度的对应关系。

进而得到最优条件下的有效层的膜厚,绘制出器件效率随底电池、顶电池膜厚变化的二维图谱。

也就是说,现实中做叠层器件,不是按照顶电池、底电池膜厚来规划的,而是按照溶液浓度、转速来规划的。

在做器件的时候并不知道具体的膜厚,只有一个大概的估计,比较吃经验。

主要也是现实中做实验,需要从节省时间的角度来考虑,而在模拟实验室中就不需要这般考虑,怎么方便怎么来。

当然,这也不是什么非常关键的问题,虽然表述方法不同,但背后的逻辑是一致的。

许秋检查了一下莫文琳的实验规划,发现她在膜厚的优化区间中存在一些问题。

她过多的参考了原先三元底电池,二元顶电池叠层器件的经验。

而实际上,现在发展成为二元底电池,三元顶电池叠层器件后,情况有了很大的不同。

比如,原先三元底电池,二元顶电池的最优条件,是顶电池厚度110纳米,底电池厚度220纳米。

现在的二元底电池,三元顶电池的最优条件是,顶电池厚度130纳米,底电池厚度190纳米。

偏差了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