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速阁>科幻灵异>我有科研辅助系统> 283 学术圈的“文无第一,武无第二”(求订阅)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283 学术圈的“文无第一,武无第二”(求订阅)(4 / 5)

第一次收到大改意见,之前的几篇文章不是建议直接接收就是小改。

他仔细的阅读几个审稿意见。

第一个审稿人,又是熟悉的国内模板:

“许秋等人报道了……如果考虑如下的几条意见,我就推荐该文章发表在nc:其一……”

几个具体的意见都是不痛不痒的,包括添加描述、回答一些不难的问题、引用他人的文献等等,也不需要额外补充实验。

不得不说,做有机光伏领域的研究者,在国内还是非常多的,许秋有好几篇文章,同行评审返回意见时都有国人的身影。

主要原因可能是漂亮国相关领域的研究经费被砍了不少,很多早期的有机光伏从业者选择了转行,比如去搞钙钛矿光伏或是有机场效应晶体管oled之类的,魏老师不愿意换领域,于是从漂亮国跑了回来。

第二个审稿人,大概率是一个老外,给出的是拒稿意见。

和之前许秋一篇文章收到的拒稿意见不同,这次的拒稿意见是非常具体的,不过主要集中在tas、trpl上,关于文章中的其他部分,比如器件性能、共混形貌、光吸收方面的表征内容,则一笔带过。

现在的许秋,对于这些机理方面上的知识已经储备了不少,因此审稿人的意见他还是看得懂的,简单来讲,就是认为冯盛东提出的理论模型不合理。

对此,许秋也很无奈,理论科学和实验科学,就如同文人和武人。

文人相轻,表现在理论研究上,就是持有不同观点的人,谁也不服谁,谁都认为自己的理论最nb,别人的理论都是垃圾……

而实验科学,就拿器件效率举例,同样的体系,我的效率10%,你的只有8%,那我就是比你nb,一目了然,谁也挑不出什么毛病来。

这也是为什么魏兴思、许秋他们一直盯着各个体系的世界纪录,“文无第一,武无第二”嘛,材料的性能好才是硬道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