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心里面已经把这篇件稿判了死刑,但许秋本着负责任的想法,还是把对方的投稿完完整整的看了一遍。
可惜,并没有找到什么其他的亮点,这篇文章主要的创新之处和许秋的am差不多——“新材料”、“高效率”、“高结晶性”。
而且,jacs期刊对正文篇幅的限制非常的严格,因此他们正文中报道的实验数据,还不如许秋那篇am详尽。
这篇工作的第一单位是港大的一个课题组,也算是有机光伏领域中不小的课题组,通讯作者是严虎。
许秋在阅读文献的时候,也多次看到过这个严虎的名字,每年文章的产出不少,而且也发表过几篇《自然》的大子刊——《自然·光学》。
没想到居然和他们课题组的实验撞车了。
至于编辑把文章发给魏老师这边,也算是意料之中。
大概率是编辑在文献数据库中,检索到了许秋发表的那篇am。
因为他们的投稿时间,是晚于许秋am文章电子版上线的时间的,而文章接收之后的流程,先是作者proof,敲定最终版本,然后等待一般一个月左右的时间,文章会电子版上线,最后再等几个月才会正式发表。
当文章当进入线上版本后,其他研究者就可以从对应的期刊搜索到对应的文章,不过此时没有期、卷号,正式发表后,才会有对应的期、卷号。
许秋不禁唏嘘道:“如果没有我们这篇am在前,他们的工作发个jacs还是没问题的。
再如果他们能早点投稿,赶在我们电子版上线前,说不定稿件也到不了我们这边,毕竟acs和wiley是两家公司,数据库不共通,到时候和我们的文章同时发表,也是有可能的。
可现在文章都到我们手里了,他们这工作也算废了,估计只能再改改,然后发篇二区回回血了。”
陈婉清感慨道:“我现在算是理解魏老师,
本网站为网友提供小说上传储存空间平台,为网友提供在线阅读交流、txt下载,平台上的所有文学作品均来源于网友的上传
用户上传的文学作品均由网站程序自动分割展现,无人工干预,本站自身不编辑或修改网友上传的内容(请上传有合法版权的作品)
如发现本站有侵犯权利人版权内容的,请向本站投诉,一经核实,本站将立即删除相关作品并对上传人ID账号作封号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