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速阁>历史军事>一寸河山一寸血3·落日孤城> 第十四章 破碎的歌谣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十四章 破碎的歌谣(1 / 10)

12月1日,苏联空军率先拉开南京保卫战的序幕。

早在三个多月前,中苏双方就签订了互不侵犯条约,从这时候起,苏联开始成为主要对华军援国。从新疆到兰州,为运送军援物资而专门建立起一条长达3600里的交通运输线,它是当时维系中国继续抗战的最重要的一条国际生命补给线。

不仅援助物资,苏联也直接派部队进行支援,这就是苏联志愿空军。

这里的“志愿”,当然并不一定代表个人志愿,其背后实际是政府意志的结果,就像十几年后中国派出的抗美援朝志愿军一样。老美起初傻乎乎的,还真以为跨过鸭绿江的是中国民间人士,在异域大搞个人英雄主义哩。

所谓的苏联志愿空军,其实是苏联应中国政府要求,将分布在中亚和西伯利亚的空军各师团组织起来,以志愿的名义,轮流派来中国的正规参战部队。

同是战斗机飞行员,苏联飞行员跟美国飞行员的习惯又不一样。如果是在休假中,苏联人其实是很放纵的,几乎什么粗鲁来什么,相比之下,美国人倒并不像传说中那么胡作非为,大多数人还算是比较守规矩的。

但到工作阶段则又不同。很多美国飞行员看上去是一副吊儿郎当的样子,有人上岗了还会偷个空子去警卫室玩玩牌。苏联飞行员却有着铁一般的纪律,打起仗来甚至比日本人还机械和玩命。

简单来说,他们是这样一种人:既能够通宵达旦彻底狂欢,也同样能够二十四小时不眠不休地疯狂作战。

苏联空军使用的战斗机是“黄莺”和“燕子”。

在西方人当中,苏联人是很懂些美学的。20世纪50年代,中苏关系最好的时候,苏联歌曲曾一次次让我们的父辈为之迷醉,这恐怕不是偶然的。

就像他们把火箭炮命名为“喀秋莎”一样,那完全是一个美丽姑娘的形象,它充分验证了,战场除了血腥还有诗意。

“黄莺”的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