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速阁>历史军事>明天子> 第十三章 三杨解体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十三章 三杨解体(2 / 5)

隐形人一般。

甚至朱祁镇在很多时候,都忽略了三杨之中,还有杨溥这个人。

但是今日朱祁镇与杨溥谈了好几个时辰。

本来是朱祁镇问,但是后来变成了杨溥说。

对大明各种弊政,杨溥都如掌观文。让朱祁镇不得不承认,三杨列位在一起,绝非是浪得虚名。

杨溥的能力,当一个首辅搓搓有余。

只是可惜的是?

有时候英杰之辈,都是一批一批的出现。

杨士奇也是将黄淮掀翻,蹇义都熬死了,才有出头的机会。而杨溥却未必有机会将杨士奇熬死了。

甚至朱祁镇有时候想,如果杨溥再年轻十岁。朱祁镇就不用担心,杨士奇离开之后,内阁首辅的问题。

只是有些人之所以没有到某个高度,并非能力不济,只能说时也运也。

朱祁镇话锋一转,说道:“先生分管吏部,却不知道有何主张?”

杨溥说道:“臣别无他事,只是有一件事情,陛下要留心。”

朱祁镇说道:“先生请讲。”

杨溥说道:“而今陛下亲政,万象更新,臣以为应当京察了。”

朱祁镇听了杨溥如此一说,一瞬间耳边似乎有磨刀的声音。

京察乃是大明的文官考核制度,从洪武年间就有。分外内察与外察,分别考察京官与地方官员。

但是京察本身,也是一把权力斗争的利器。

特别是在晚明时候,东林党将京察的监察作用,全部废除了,当成了一把杀伤政敌的利器,一瞬间激化了党争。

而今京察还不像晚明一样。但是他本身具有的政治属性,却不可能剥夺掉了。

甚至杨士奇在正统元年展开的京察,固然将朝廷的政治生态,向好的方向发展,达到了京察的目的,就是举贤去不肖。

但是同样也巩固了杨士奇的权威。以至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