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速阁>历史军事>寒门宰相> 第一百四十四章 学诗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百四十四章 学诗(2 / 5)

可轻易退让。汉桓帝,灵帝之时,主荒政谬,国命委于阉寺,太学生羞于为伍,仗义直言,这于青史上也是大书特书之事。”

“至于学生之言难免轻进激烈,但可徐徐引导之,却不可堵之。吴判监此举近于奸佞,毁其一世英名!”

杨南仲摇了摇头,他知与李觏辩论就算辩个三天三夜也是说服不了对方。何况自己胸中这些才学,也不足以与李觏辩上三天三夜,故而也就罢了。

杨南仲随即在李觏桌案上取了几张纸问道:“这是什么?”

李觏道:“是介甫给我的。”

杨南仲念了几句道:“人之初,性本善……”

随即杨南仲道:“这三字之诗,甚至粗浅,为何得你看重?”

杨南仲道:“说来话长了,王介甫知常州时,陈旸叔来信给他称此为乡间一神童作了此诗。王介甫读之,甚觉得朗朗上口,义理妙趣。他道如今童子蒙学以《百家姓》,《千字文》日用明理,若再佐以这本三字诗,增之见闻,晓之道理,可称至善。”

“王介甫在常州推广此书后,民间不少老儒都是称善,如今他正好来京述职,即找到我。让我禀之吴监判,使此诗推广至天下州县学校。”

李觏与王安石确实见了一面。

李觏比王安石大十二岁,二人颇有往来。

曾巩是李觏的学生,而又是王安石的挚友。

王安石进京上疏仁宗皇帝疏后,此疏石沉大海,没有得到仁宗皇帝的任何回复。

王安石上这万言书,本是一腔热血,胸中怀着治国安邦的良谋,只要官家肯采纳,他就可以施展方略,并以性命报答官家的知遇之恩。

不过仁宗皇帝的冷淡反应,倒是令有些王安石心如死灰。

在这份疏里王安石认为‘如今天下安危治乱尚可有为,有为之时莫急于今日’,而仁宗皇帝有些贪图‘逸豫’了。

王安石心灰意冷下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