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速阁>历史军事>数风流人物> 丁字卷 第四十七节 支点,撬动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丁字卷 第四十七节 支点,撬动(1 / 5)

汪文言在宁波迅速成为了冯紫英的得力助手,而且也赢得了冯紫英一定程度的认可。

这对于双方来说都是一个非常可喜的开端,这得益于汪文言从杭州开始的一系列动作。

在杭州二人相处了几日,关系日渐接近,但汪文言没有和冯紫英提妙玉的事情,而是直接安排人迅速北上去京师找妙玉去了。

这是林如海交代的事情,暂时还不宜告知冯紫英,至于说到冯紫英真的和林家正式约为婚姻之后,这些事情才交给冯紫英更合适。

这一路行来冯紫英对整个大周情形日益熟悉,也越发熟悉,对府州县这一级衙门的运行模式也让他有了一个大略了解。

给他的感觉,这种大周地方政权体系运行模式更像是一种完成分解下来的任务,田赋、教化和科举、案件和民间讼案的审理、地方治安、驿道和水利的基础设施建设,这几项按照重要程度可以基本上排序下来,但在实际操作中可能会在特定时段侧重会有些不同。

士绅们在地方上有着强大的支配力量,即便是官府也要与其妥协,而商人们正在企图逐渐渗透进来,不断壮大其影响力。

这种微妙的平衡和再平衡实际上就是以一种微妙的此消彼长模式来实现。

当然之所以能够实现这种平衡和再平衡,很大程度是因为很多士绅其实背后也是商贾,两种角色交混的情况越来越明显。

而纯粹以田为生的大士绅,或者一亩田都没有的商贾,都很少见,尤其是后者更为罕见。

哪怕不是为了赚钱或者置产,买下几十亩田,修一座大宅,这都是一种身份的象征,或者说这是商贾向士绅迈进的一种阶梯,如果家中子弟再能出那么一两个秀才,最好是举人,那么基本上就完成了从普通商贾向士绅递进的蜕变了。

无论是南直隶,还是浙江,这种情况都十分普遍。

可以说这一轮江南之行,对于崔景荣他们也许感触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