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在本朝末年,虽然扬州吴地的“四姓”之一朱氏大放异彩,但是,这一枝儿朱氏以“武”贵显,并非儒学士族,和朱买臣的朱氏并无一文铜钱的关系。扬州严家和朱家的经历表明,有汉一朝,江东的经济文化过于落后,还没有大量培育豪强大族的土壤,只有一些规模较小的“豪杰”。地方宗族之中,虽然出现了几个以辞赋显达的名士,但是,并没有形成可以世代承传的儒学传统,自然,也就没有严格意义上的世家大族了。这,就是南北儒学的差别。
前汉中期以后,随着江南地方豪杰势力的日益壮大,以及北方学术文化之风逐渐南被,一些扬州土著宗族正逐步向儒学世族转变。这个过程是十分缓慢,大约经历了百余年之久。与此同时,不断有北方世族南徙,有的还是规模较大的家族式南迁,这些南迁的世家大族在儒学修养、宗族教育等方面,比当地豪杰更加优越,更加。故尔,扬州崇文之风逐渐兴盛。
这些南徙大族在江东定居后,在宗族的繁衍、财富的积蓄和文化的传承等方面,都超过了原来当地的豪杰。本朝四百年天下,最后两百余年,在扬州逐渐兴盛的世家大族,追根溯源,泰半都是本朝南迁的世家大族。这些世家大族带来了先进的文化和技术,使得扬州兴盛。
在这些因缘际会兴起的江南大姓之中,最早见于史籍的,是武帝时期南徙的会稽郑氏
汉书卷七十郑吉传记载:吉为会稽山阴人,宣帝时期为西域都护。又据后汉书卷三十三郑弘传,吉为弘从祖。同书注引谢承后汉书云:“(弘)曾祖父本齐国临淄人,官至蜀郡属国都尉,武帝时徙强宗大姓,不得族居,将三子移居山阴,因遂家焉。长子吉,云中都尉、西域都护;中子兖州刺史;少子举孝廉,理剧东部侯也。”
郑弘在东汉明、章时期颇有声名,历任尚书令、侍中、太尉等,这与其祖辈任武职大有不同,这表明郑氏入籍会稽仅三代,已完成了由崇武到尚文
本网站为网友提供小说上传储存空间平台,为网友提供在线阅读交流、txt下载,平台上的所有文学作品均来源于网友的上传
用户上传的文学作品均由网站程序自动分割展现,无人工干预,本站自身不编辑或修改网友上传的内容(请上传有合法版权的作品)
如发现本站有侵犯权利人版权内容的,请向本站投诉,一经核实,本站将立即删除相关作品并对上传人ID账号作封号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