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速阁>历史军事>帝国吃相> 第161章 清河镇小学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61章 清河镇小学(1 / 8)

小学这个称呼很古老,周朝早已有之,开始并不指后世读书的小学,而是指文字学,周朝儿童入学,首先学六甲六书(六甲指儿童练字用的笔画较简单的六组以甲起头的干支。六书即指事、象形、形声、会意、转注、假借),所以从前把文字学称小学,“小学”之名即由此而得。

相对于小学,还有一个叫大学,大学作为一种具有高等教育职能的机构,可以追溯到五帝时期的成均和上庠。

董仲舒曰:“五帝名大学曰成均,则虞痒近是也”。虞舜时成立上庠,上庠即高等学校的意思;

郑玄:“上庠为大学,在王城西郊。”

以后夏朝的东序,商朝的瞽宗,周朝的辟雍,是当时位于京师的最高学府。

《礼记·王制》记载:小学在公宫南之左,大学在郊。

《大戴礼记·保傅》记载:束发而就大学,学大蓺焉,履大节焉。”

《汉书·礼乐志》记载:古之王者莫不以教化为大务,立大学以教於国,设庠序以化於邑。

因此在古代,小学是蒙学,用来教小孩子读书识字和学习书写的意思,而大学则是专门用来研究学问的场所,男子成年之后束发履节就可以读大学,算是高级知识分子了。

当然,为了彰显儒家流派的学问很高,孔子的学生曾子编写过一本著名的传世作品叫《大学》,在书里面详细的归纳整理了儒学三纲八目的儒家要义,让儒家慢慢发展出来一整套的详细理论,而这些理论在汉朝之后因为适合帝王治国的方略,因此儒家被确立为一种国教一直延续了两千多年,而经过后世儒家弟子的继承和发扬,最后弄出了一个变态的三纲五常的理论,然后……就没有然后了,孔老夫子的原始理论被弄的面目全非,中国人的思想彻底就被儒学禁锢了,特别是到了宋朝时期,经过朱熹的重新整理和注解,提出三纲五常的理论之后,儒学再次升级成为一整套严格的体系,成为巩固封建社会统治秩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