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速阁>都市言情>我只想当一个安静的学霸> 130章 身体是一切斗争的本钱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130章 身体是一切斗争的本钱(2 / 5)

学期刊的if为何如此低?

丘成桐先生用一句话进行了精辟概述:“好的数学论必然被极少引用,因为没几个人能看懂。”

根据if的计算公式,三年内的引用次数决定了当年的影响因子if。

好的数学期刊、真正有料的数学论,读者看都看不懂,还引用个毛线呢,所以数学期刊的if普遍较低。

如果你写的数学论被大量引用,原因只有一个:你写的太肤浅,水平太烂。

《自然》、《科学》为啥被引用的次数多,因为它们是综合性的学术期刊,学物理的,学化学的,学生物的,学工程制造的……各行各业的人总能在《自然》、《科学》找到自己所需的资料。

读者基盘太过庞大,读者们疯狂点击《自然》、《科学》,这两家期刊长期霸占点击榜前两位宝座,if在30-40之间,有段时间一度飙升到接近50。

人家绝对没有刷数据,这是真实数据,《自然》和《科学》是面向普罗大众的科普读物,即便是一般读者也能看懂其的部分内容。

而数学圈子是个小圈子,所以还是那句话,数学家们不稀罕if,你们爱看不看,爱引用不引用,离我远点,智商太低会传染。

沈通过邮件形式将论的pdf版发给了浙大的《数学研究报》,接下来是等待了。

如果pdf版的初审通过,编辑一般会要求作者提供可排版的latex档,然后进入同行评审、编委会终审等环节。整个过程将持续2-3个月,甚至更久。

是这样的,数学论的审稿工作是这么久,同行专家们也得认真推导计算作者的论。

数学又不像自然科学,附一堆实验数据和图片,有图有真相,是对是错一目了然。

数学论的验证和评审,几乎是靠专家们脑补,数学史也曾出现过评审专家看不懂作者论的案例,有不少。

有的数学论耗时十几年方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