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止群下蒙蔽。
又提拔了众多的庶族地主入仕,缓解当时的士庶矛盾。
为了适应这各方面的需要,于是打破旧例,在原有的三高官官之外,又增加了不少各种名号的宰相,比如参预朝政,参加政事等。
如此,随着宰相数量的不多增加,采取集议制也就成为顺理成章的事情了。
另一方面,李世民广任贤良,高居深视,他对朝堂的驾驭能力比较自信,于是也敢于搞出了宰相众多的群相议政制度。
虽然群相制度,其实最初是为了调和各派系不得已而为之,但另一方面也确实表明了李世民高超的驾驭能力。
于是朝廷的中枢便从尚书省移到了门下省,李世民为了分散宰相们过于庞大的权力,便大力提高门下省的地位,充分利用其审议职能,借以均衡三省的权力分配,以达成均势,让宰相之间互相牵制,尤其是改变高祖时以尚书省一省独大的局面。
随着知门下省事名号的出现,宰相实权也开始逐渐从左右仆射手中,流向较低品阶的职事官员。
政事堂最初设立的初衷还是减少三省的摩擦,协调其间的关系,提高工作效率,避免中书和门下二省的纠缠不休,于是便将二省合在一起议事,故政事堂又称门下中书。
在太宗晚年,政事堂多少带有一些议政、审议甚至是执行集中性质与混杂的色彩,李世民时的政事堂,还并没有形成宰相集议超然的专职议政性质,与行政并未分开。
同中书门下三品、平章事衔的出现,让政事堂里的宰相不再只是三高官官,这个时候,那些经验丰富的老臣也能当个顾问,继续发挥余热。一些低阶的官员,也一样有机会拜相入堂。
这为皇帝平衡宰相之权,大开方便之门。
李治初继位,以国舅、顾命元老长孙无忌主持朝政,而当时长孙无忌以中书令知三省事,这也使得中书省的地位开始提高,虽然此后长孙无忌改任为侍
本网站为网友提供小说上传储存空间平台,为网友提供在线阅读交流、txt下载,平台上的所有文学作品均来源于网友的上传
用户上传的文学作品均由网站程序自动分割展现,无人工干预,本站自身不编辑或修改网友上传的内容(请上传有合法版权的作品)
如发现本站有侵犯权利人版权内容的,请向本站投诉,一经核实,本站将立即删除相关作品并对上传人ID账号作封号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