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速阁>历史军事>大魏宫廷> 第342章:昭武十年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42章:昭武十年(2 / 8)

国内军民抵抗秦军,组织了一支八万人的军队支援涪城,试图在这里挡住秦军进兵的脚步。

此后,秦蜀两军在涪城、涪水一带对峙了将近数个月,期间发生了十几次中、小规模的战事,但由于秦军兵将的整体实力远远超过蜀军,导致这场兵事较量的胜势,逐渐向秦军那边倾斜。

在最后关头,蜀国将领杜明决定背水一战,率领全军进攻秦军的中军,试图杀死秦将王戬,但遗憾的是,蜀军这次孤注一掷的进攻,并没能达成目的,反而使得近十万蜀军被二十万秦军所包围。

这场仗持续了整整三日,近十万蜀国兵将半数战死,其余兵卒则在秦军那「降者不杀」的口号下,放下了兵器,投降了秦军。

于是,这场「秦蜀涪水战役」,最终以秦军的完全胜利而告终。

涪城失守,意味着蜀国的王都成都已彻底暴露在秦军面前,也意味着蜀国基本上已经没有挽回局面的机会。

魏昭武九年五月,秦将王戬挥军攻打成都,蜀王杜卢亲自登城防守。

但仅仅只防守了三日,秦军便攻破了成都。

见大势已去,蜀王杜卢便向秦军投降,以保全治下蜀人的性命。

事实上,王戬当时并没有加害蜀王杜卢的意思,毕竟他秦国可不单单只是想要蜀国这片土地,还想要得到蜀人的真心臣服。

是故,在接受蜀王杜卢投降的当日,王戬便按照此前大庶长赵冉的意思,准备代咸阳立杜卢为「蜀侯」,借杜卢在蜀国的名声与威望,使他秦国能更顺利地得到蜀人的民心。

奈何蜀王杜卢自觉有愧于祖宗,遂并没有接受秦国的‘善意’,宁可以‘亡国之君’的身份自尽而亡,也不愿侮辱地被他国的君主封侯。

于是,王戬便代咸阳扶持蜀王杜卢的儿子杜理为「蜀侯」。

至此,蜀国覆亡,降为秦国的附属侯国。

正如当初魏人张启功、北宫玉所判断的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