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速阁>历史军事>南明大丈夫> 第1099章 官吏并举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099章 官吏并举(2 / 3)

有做官的经验,也不懂一些事务该怎么处理,所以高义欢决定将翰林院改为帝国政治大学,将每年科举考中的进士,全部放入其中,培养三年后,再任命官职。

历代以来,科举成为进士后的辉煌前景,使得大量读书人投身科举,可是科举进士每隔几年也就取那么两三百人而已,造成了人才浪费。

因为科举带来的巨大收获,整个社会重文士轻工商,大家都去考科举,便拖缓了科学技术的发展。

为此,高义欢为了扭转这种局面,决定对大魏官制进行改革,将一部分技术官位,比如工部修建河道、制造火炮、又比如户部账目核算,等一系列与一门技术或者多门技术相关的官职,从原来官制中剥离出来。

这部分官员,将从改名为帝国事务大学的国子监中进行选拔,地方一些重要的吏员,也逐渐从此选拔,并提高待遇,取消世袭制度。

与政务大学严入宽出,入学即是七品,出来包分配不同,进入事务大学的条件低很多,生员或者有一技之长就行,采取宽入严出的策略,三年后尚需进行选拔考试,来根据自己攻读的科目,去参与对应的吏位选拔。

官与吏,一直以来都是官高高在上,吏则是小吏,特别是明朝禁止了吏员参与科举后,地位更是一落千丈。

高义欢意图提升吏的地位,两者并举,官来决策,吏来执行,并允许干得好的吏员,转为官,了解一些特定技术的官员,也可以兼任吏职,来提高吏的地位。

这种改革后,朝廷许多具体的事务都将由吏来执行,而为了让这些吏能安心做事,高义欢下旨,并记入组训,严禁吏员结党、参党,违者革职,视情节轻重,还要判以流放、入狱、杀头等刑罚。

党这个事务出现后,就很难消灭掉,并且会逐渐形成趋势,高义欢这么做,只是希望以后即便党争再起,只要具体执行事务的吏员,不参与其中,国家便依然能够继续运转。

在大魏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