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速阁>历史军事>边戎> 第一六三章 表决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六三章 表决(1 / 7)

可是今年的这次会议却实在“古怪”,领导层居然出现了分歧!作为风向标的折彦冲与杨应麒都没有作出表态,争议的代表竟是另外的两个重量缓人物:二将军曹广弼和六将军萧铁奴!两位将军的话当然各有道理,虽然听到最后许多人心里其实己经有了打算,不过还是频频关注折彦冲与杨应麒的神色,希望他们能透露出一些言语或者意见来好让自己跟风。但令他们失望的是折彦冲和杨应麒一个端坐不动,一个低头沉思,竟然半点倾向也不表露,这让那些想跟风的代表们好生为难。

曹广弼和萧铁奴的对话结束以后,主持者让代表们排队发言声明排队是怕要说话的人太多,谁知道到头来整个会场一只出头鸟都没有。眼见情景尴尬,主持会议的张玄征动了急智,让各个代表区的代表都推举一个出来发言。一时间各个区都哄闹了一会,这才匆匆各自推出一个人说话,除了管宁学舍的李郁较为激昂、明显支持曹广弼以外,其他的人个个说得四平八稳,而其中又以赵履民那两句结束词最具代表性:“这件大事,我们认为,从金伐宋也难,扶宋弭兵也难,既两难,又两可。但无论如何,只要是大将军和几位将军最后决定了的,我们都支持㈠?说得许多人轰然鼓掌。

看到这场景杨应麒心里忍不住有些失望,心想场面怎么会搞得这样形式化?但想想,元部民会议本来就是一个很形式化的东西,现在忽然要大伙儿来发表“真知灼见”,自然很难扭过弯来。来自辽、金的部民都没有经历过类似的场面,反倒是宋籍知识分子在有类似的传统中国自古有廷推、廷议之类的制度,至元、清两代方废,所以耳濡目染之下,宋籍知识分子倒也都有当廷抗辩的勇气与习惯。可惜一个B掌拍不响,没有人站出来和他们对抗议论,这一箭便如落到了空处,难以持续下去。再说李郁的话也有些虚高了,落不到实处。其实在场大部分人都有自己的意见和想法,但大多数人都烂在肚子里不肯开口!

“或许把事情拿到这里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