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测试出的最合适的箭,直径跟食指差不多粗,米多长的圆竹棍,这就差不多有二两。
再换回拉力,李君阁把自己都吓了大跳,老子这弓,拉力百五十斤?!
老宋在《天工开物》上说过:“凡造弓,视人力强弱为轻重,上力挽百二十斤,过此则为虎力,亦不数出。”
明代斤是十六进制,相当于现在的斤二两,也就是说,能拉开这把弓,算是挨到了古代虎士弓手标准的下限。
这样的弓手,在战场上那是有特权的,书上还提到过,所有弓手,“彀满之时皆能的。但战阵之上洞胸彻札,功必归于挽强者。”
相当牛叉。
将表现最好的支竹箭取回来,这娃没有慌着改造箭只,反而是摸出了个陶罐。
里边都是些按标准尺寸截下来的些小泥丸,相当小,都是先擀出薄泥板,按长宽高都是两毫米的切开,用手蘸椰油搓成后烧制的。
然后又摸出个小天枰,开始给竹棍称重。
称好后,将泥球用纸包成个小包,这就是标准箭重。
然后跑去打磨箭头去了。
这就又倒退会新石器时代去了,燧石的加工很伤脑筋的。
在腿上垫上两层麻布,那根圆头的软木棒,将片燧石放在腿上,敲击燧石片的边缘,燧石片上会剥落下来些薄薄的石片,整个石片最后会被敲击成截面呈菱形的石尖。
翻来覆去敲击了下午,李君阁得到了六只石箭头。
这样的箭头明显是配不上这样的弓的,于是李君阁就拿圆木棒顶部心打孔,钉上根圆头竹钉,用这个工具将箭头边缘锐利的部分点点压掉,得到了六根带尖的准圆柱体。
这其实是原始人加工石器的两种方法,击剥法和压剥法。
然后拿过砂石来打磨燧石箭头,在砂石上点几滴水,磨上几下,砂石上的浆子就出来了。
然后就利用这些浆子打磨箭头
本网站为网友提供小说上传储存空间平台,为网友提供在线阅读交流、txt下载,平台上的所有文学作品均来源于网友的上传
用户上传的文学作品均由网站程序自动分割展现,无人工干预,本站自身不编辑或修改网友上传的内容(请上传有合法版权的作品)
如发现本站有侵犯权利人版权内容的,请向本站投诉,一经核实,本站将立即删除相关作品并对上传人ID账号作封号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