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瀚好不容易将母亲等人的情绪安抚住了,临行时,却是从怀中掏出一张草图,交给了常进全看。
“就是这东西,这样看来是很大?”
“嗯,直径高就超过两丈了。”
张瀚手中的是一张大水车的草图,这东西也是明中期后出现在黄河两岸,这是取水的好东西,几乎昼夜不停的取水,是沿黄河两岸缺水区的百姓智慧的结晶,张瀚在后世旅行时见过实物,当时就惊叹不已,而这样的好东西却是根本没有流传开来,不论是有江有河的地方或是十分缺水的地带,这样的大水车寥寥无已,一则是建造困难,二来成本高昂,三来根本没有人牵头做推广,在此时的大明,信息传播只在士大夫中快捷些,在百姓来说,离开村落五十里就是出远门,一百人中只有几人识字,而这识字的也很少有机会进入士绅阶层,更很少有机会接受信息传播,所以隔着几百里就象是另外一个世界,不要说很多人压根没听说过,就算听说过,也是有心无力,根本没有能力造出这样的东西来。
技术,人力,物力,决心,缺一不可。
常进有眉眼俱开,显然是十分高兴,弹了弹手中的图纸,笑着道:“这事交给我去办,一定给你办的漂漂亮亮的!”
张瀚的农庄有五千余亩地,大半是不便取水的旱田,但很多土地距离河流并不很远,一架大水车建成,利用水力汲取河水,送到沟渠之中,输入田亩之地,一架水车可以灌溉五百亩左右的土地,虽然费用不菲,但怎么算也是一本万利。
沿河地区,可以建水车,不近水源的,可以挖深井,张瀚打算先改造自己的田亩,如果有机会大量购入土地,选育良种,种番薯玉米等作物,提高产量解决灌溉和肥料,使这一片地区的粮食产量大为增加……买粮是一回事,待过几年大面积的天灾降临时,可能买粮会更困难,如果自己掌握一个很大的产粮区就最好了。
好就好在大同东路这里有相当大的平原和
本网站为网友提供小说上传储存空间平台,为网友提供在线阅读交流、txt下载,平台上的所有文学作品均来源于网友的上传
用户上传的文学作品均由网站程序自动分割展现,无人工干预,本站自身不编辑或修改网友上传的内容(请上传有合法版权的作品)
如发现本站有侵犯权利人版权内容的,请向本站投诉,一经核实,本站将立即删除相关作品并对上传人ID账号作封号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