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九如號愚庵畫珍藏永貽子孫”,这是清代康熙年间的辅政大臣索额图的收藏专用章。
另一方大印的内容是“耿昭忠信公氏字在良別號長白山長收藏畫印記”,这是曾经做过康熙侍卫的耿精忠的收藏钤印。
先不说这幅作品的真假,直说这两方收藏钤印,个顶个的大个头,真不知道他们这是在鉴赏还是毁画。
另外,除了这两个鉴赏章之外,还有另外一枚相对比较正常的收藏钤印,是清道光年间著名收藏家戴培之的收藏印章。
一般的作品,如果有这三枚收藏钤印,也就算是传承有序了,可是这幅画不行。这是一幅元代初期的作品,距离最先收藏它的耿精忠足足有近四百年的时间差,难道这期间,就没有一个名人收藏?还是说,收藏的人都不忍破坏画面布局,没有留下自己的钤印?
这很显然是说不通的。
还有一点,那就是要考虑到当时的社会环境。清朝初年,天下刚刚定鼎,康熙帝为了稳定统治基础,开始大力推行汉学,导致满清各王公大臣都开始吟诗作对,附庸风雅。
吟诗作对需要一点真正的学问,所以比较困难,相应的,附庸风雅则要简单的多,其中最便捷的一个途径就是字画收藏,有钱就行。
基于这样一种情况,市场会是一种什么反应呢?那自然是假货满天飞,赝品遍地是,反正大清的大老爷们都是些粗豪汉子,汉字都认不全,还懂鉴赏画作?
所以这幅画被弗郎索瓦请来的所谓的专家鉴定为仿作一点都不冤枉,小赵同学要怪就怪索额图和耿精忠这两个不懂装懂,却喜欢留下比面盆还大的收藏钤印的家伙吧!
第三幅画,果然也是一幅名家之作,落款是和赵孟頫同为元四家之一的吴镇,可是却是一幅相当粗制滥造的赝品,虽然鉴灵牌显示这也是一幅明末清初的仿品,但李逸却没有一点收藏的念头。
第四幅,是曾经得到过赵孟頫指点,开创了浅
本网站为网友提供小说上传储存空间平台,为网友提供在线阅读交流、txt下载,平台上的所有文学作品均来源于网友的上传
用户上传的文学作品均由网站程序自动分割展现,无人工干预,本站自身不编辑或修改网友上传的内容(请上传有合法版权的作品)
如发现本站有侵犯权利人版权内容的,请向本站投诉,一经核实,本站将立即删除相关作品并对上传人ID账号作封号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