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速阁>历史军事>闲臣风流> 第四百七十二章 正大阳谋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四百七十二章 正大阳谋(2 / 4)

还有其他考官,不一一介绍了。

从考官职能的设置和出身、官职看,总体来说有三个特点:一,人数众多;二,实职官员和清流言官混搭;三,京官和地方官员各占一半。

所谓人多打烂船,真要做动作,这么多人,你怎么搞?

明朝的科举制度到了这这个时期已经极尽完善了,将所有可能作弊的漏洞都堵了。

要想让周楠顺利进士,除非泄题。

问题是,会试的题目可不是严讷出的。

按照会试出题的制度,考前,皇帝会让下面几个大臣各自拟一份考卷,密封于大内。他会在考试时随机取一份派人送去考场。

这出题人是谁,最后皇帝会选哪份卷子谁也不知道。

如此,才是真正地做到公开公正。

那么,要想取周楠有一个办法,那是考卷留关节。

也是双方约定,考生在章嵌入暗号。主考官在看到这特定的字句之后,知道这是自己要取的人,手一抬放过去了。

这也是最好最有可行性的办法。

在科举历史,这样的事情实在太多,也不可能被人捉住。

当然,也有人犯糊涂蠢到家暴露的。如在清朝末年,大名鼎鼎的鲁迅讯哥儿的祖父在做科举考官的时候,有人给了他一百两银子,双方约好在章写下“银一百两”的字句。

可惜那个舞弊的考生的家人给周大人送钱的时候不小心送到副主考的手里,还嚷嚷着让人家打收条。结果,这场舞弊案大白于天下,周大人也被判了个斩监侯,也是死缓。

周家此衰落,讯哥儿周讯这才跑日本学医,走了和父辈不一样的人生道路。

鲁迅祖父科场舞弊案那是在院试考场,这可是会试。

在这种选拔国家高级实职干部的考场,想要留关节也没有任何用处。

你算留了,一个运气不好,说不定在房师那一关被刷下去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