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速阁>历史军事>这个天国不太平> 882章 养子民之人格,扩子民之德量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882章 养子民之人格,扩子民之德量(3 / 4)

书人或新式学堂里的学生送往各地充当教师。好在当时和他们讲好,也就一两年的时间,只要他们配合好好教着读书认字,便会给他们丰厚的补贴,并且会免除服兵役徭役,这些被迫的教师总算安定下来。

这两年,随着各地办理的师范学院纷纷起来,最早一批的帝国师范大学、南方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等已经培养出了一批三年制的师范毕业生,因此教师的缺编情况有所缓解。当然,只是表面上的那种缓解:一个初级学堂或是中等学堂,分配一两名师范毕业生从教,其他的仍旧是一些私塾先生和账房先生临时凑数,其实还是缺员严重,一个班级学生动不动上百号人,挤在大礼堂上课,而任课教师每天连轴转着上课,忙活十来个小时,数月下来没有一天的休息。

这个时候,可没有后世的单休双休的规定,而是除了传统的那些清明、端午、中元、中秋、春节等节日外,其余的全部不休息。

不过,这一切都会慢慢好起来。随着各省前年建立的师范学院第一批毕业生今年夏季的毕业,数以万计的师范类毕业生便会充实到各地的中等、初等学堂里去,而将那些私塾先生和业余的账房先生们替换出来,让他们去教教夜校的成人识字也好,或是重新回到原本的生活也罢,陆续将各地的学堂丰富起来。否则,像前两年那样,各地学堂建起来,校舍盖好却没有教师,只能一个教师四处串场子什么都教,不过再怎么样还是有些效果的,当然,这主要其实还是得益于教育部刊发的各类教材。

这些教材,原本就是冯云山提出的框架,然后他又都一一亲自参与审核,并几经修改。比如那语文,当然不像后世一样的称之为语文,而是采取民国时期的叫法:国语。

冯云山为了编出一套好的国语教材,他毅然抛弃了后世的被人诟病的语文教材,而是仔细回忆了下民国时期的国语教材进行参考。毕竟,民国时期的国语教材,号称能让不少人仅仅念完小学,便能在纷乱的民国时期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