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速阁>历史军事>大唐第一庄> 第534节 萧瑀罢相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534节 萧瑀罢相(2 / 5)

知所措,这一个人靠体力可以背几份呀。

当第一份长安报在一间茶楼之中,被放在客人的桌上的时候,吃早茶的客人都震惊了。

而大唐皇帝李二,仅仅是看到这个厚度,就开始在自己告诉自己,要冷静,要冷静。

没错,毕竟要冷静。

报纸的影响力,这才真正的第一次展示出来。

萧瑀第一论:与高句丽的战争不得不打,高句丽野心十足,自北周之时就在不断的扩张,在大隋建立之后,联合突厥在向北,向西扩张着,所以高句丽是敌人。

萧瑀第二论:高句丽是喂不熟的狼,虽然称臣,但却是狼子野心。

无论在向大隋称臣,还是现在准备向大唐称臣,他们的心中就一直怀着敌意。

萧瑀第三论:高句丽不是小国。

事实上萧瑀这个理论在后世已经得到查证,在公远六世纪到七世纪,高句丽不算是一个小国了,他是有着中央集权,有着高度的政治、军事一体化的国家,已经拥有了与隋,或者是唐一争东亚霸主地位的国家。

特别是隋初,隋还弱小之时。隋中期,杨广大修运河劳民伤财,隋末天下大乱。初唐,唐有突厥为大敌,唐内部不稳,国内尚弱之时,高句丽绝对可以称之为一个大敌。

更何况,高句丽有城一百七十六座,人口约七十万户,至少有三百五十万人。

萧瑀第四论:隋战高句丽,无论胜败,都是一种决心,也是对高句丽的一种削弱。为大唐灭高句丽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大唐必灭高句丽。

这一条,才是真正可怕的,也是长安新闻报不敢发的原因。

萧瑀第五论:隋对高句丽第一战,是为压制高句丽的扩张野心之战,海路遇风暴而败。第二战,战线太长,战场不适应,指挥不足,高句丽多城以求和拖延战机,才是失败的主要原因。第三战,国内之乱,才不得不退。

第四战,如果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