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之所说的工业,就是指匠作之事吧?”王锡爵听明白了,“我朝虽以农为本,但这匠作之事,亦未曾荒废。像那江南之地,以织造为业,机杼之声,比户相闻。要说起来,倒是这重商轻农之风,反让人担忧啊。”
“这点工业规模,能成什么气候?”苏昊不屑地说道。
明代中后期,也算是中国手工业发展极其迅速的时期,民间包括纺织、印染、造纸、印刷、榨油、制糖、烧瓷、冶铁等产业,都有蓬勃的发展,许多地方因手工业集聚而形成了繁荣的城市。有关这方面的情况,苏昊这半年多从江西到四川,又从四川到京师,已经亲眼目睹过了。这两曰,通过与熊汲等人的交流,他又了解到了不少。
在当年的人看来,工业发展到这个程度,已经是非常可观了。但在苏昊的眼里,这简直连工业化的起步阶段都算不上。无论是从就业人口还是创造的产值来看,手工业在整个经济中都只占着一个很小的比例。最为关键的是,后世的机器大工业在此时连一点苗头都没有,所有的生产都是手工艹作的,这就决定了生产效率是极其低下的,难以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撑。
“改之以为,你说的工业要达到什么样的规模,才能算是成气候呢?”王锡爵悠悠地问道,这也就是对苏昊了,如果换成其他一个人这样口出狂言,王锡爵根本就不会这样客气地询问,而是直接指着鼻子斥责了。
“简单说吧,现在我大明一年产铁不过6000万斤,平摊到每个人头上,只有不到1斤,这算什么工业?若是真正成气候的工业,一个人一年10斤铁,是最低的要求了。”苏昊说道。
有关明代的生铁产量,在明初的时候曾经有过一个大致的匡算,是用来作为征税依据的。按这个匡算,全国的总产量应当是在2000万斤左右。但由于种种原因,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全国实际上的年产量还不到1000万斤。
明朝中期以后,随着政斧逐渐放开民
本网站为网友提供小说上传储存空间平台,为网友提供在线阅读交流、txt下载,平台上的所有文学作品均来源于网友的上传
用户上传的文学作品均由网站程序自动分割展现,无人工干预,本站自身不编辑或修改网友上传的内容(请上传有合法版权的作品)
如发现本站有侵犯权利人版权内容的,请向本站投诉,一经核实,本站将立即删除相关作品并对上传人ID账号作封号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