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速阁>历史军事>辛亥大英雄> 第六一一章 未雨绸缪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六一一章 未雨绸缪(1 / 8)

随后的一段时间,杨秋并没继续陪同真纳,让慕容翰和陈果夫代替并商谈在伊斯兰堡建立国社办事处等事宜。至于参观地点,他更下令只要不涉及国防机密,穆盟想看什么就给他们看什么,但必须注意不得让其知晓国内有犹太人军官这件事。

真纳也没急于回国,而是很认真地从南到北几乎把中国发达地区逛了个遍,据说光是参观日记就写了厚厚几本,足见他对杨秋和国社模式的重视。

杨秋之所以没提供大量军用装备,不是没钱而是印度太特殊,大量输入军用装备给穆盟其实不怎么符合最佳利益,但中国和未来的巴基斯坦通道又是南亚最重要的战略通道,所以才想起平行世界中中国面临武器禁运时,大量从德国进口毛瑟手枪的办法。因为手枪是不受限制的,即使印度国内也充斥着大量手枪,据穆盟说至少有二十万支之多,所以仿造毛瑟手枪就成为主要输出。

对拉拢穆盟国内意见并不统一。南京黎元洪等人担忧穆盟的壮大会导致西北国内穆斯林的不稳定,毕竟早年国防军没少干“特殊”任务,尤其是新疆的一些偏远地区几乎被彻底洗了遍,害怕将来被人翻老账。军方的想法很简单,南亚次大陆即使不需要也必须遏制一个拥有相近人口,且铁矿石等资源丰富的大印度的出现。杨秋却认为正因为穆盟在穆斯林世界尤其是部落武装中影响巨大,唯有和他们搞好关系才能确保西北的长治久安。

虽然不统一,但有一点却是共识。随着中国不断壮大,欧美已经已经不可能无动于衷。加上日意德国等失意国不甘心,苏联的逐步恢复,世界性变革已经无法遏制,在这种情况下未来中国到底走向何方就取决于目前的一次次布子和试探。

唯有蒋方震等人满肚子狐疑,他们对支援真纳和穆盟没意见,甚至还觉得太少了,按照岳鹏的想法就该直接划两个师过去。唯一困惑的是,杨秋为何要找印度的什么寺庙?居然还让郝文宝亲自带一个猎人中队去。所以回南京的火车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